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新闻动态

德国科学院院士Karl O. Stetter作“启智讲坛”报告

主要完成人: 发表日期:2015-12-03 点击数:2686

2015122日下午,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德国科学院院士Karl O. Stetter教授做客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启智讲坛”,为交大师生带来了题为“Hyperthermophiles in the History of Life”的精彩报告。

Karl O. Stetter教授一生致力于嗜热微生物的取样、分离、鉴定、培养和功能研究,发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嗜热微生物,是嗜热微生物研究的先行者和开拓者。2003年,为表彰Karl O. Stetter教授在超嗜热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荷兰皇家荷兰皇家科学院为其颁发了列文虎克奖章。

Karl O. Stetter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其主要科研进展。1981年,Karl O. Stetter携妻女度假,在意大利南部海域海底火山口附近分离得到了第一株最适生长温度接近100℃的微生物Pyrococcus furiosus,拉开了超嗜热微生物研究的序幕。在后来的研究中,Karl O. Stetter教授不断探索了深海热液、陆地热泉以及深部油田等高温环境,分离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的嗜热微生物。其中包括热网菌Pyrodictim occultum,该微生物生长形成特殊的网状结构,最适生长温度110℃。延胡索酸火叶菌Pyrolobus fumarii,生长温度范围高达90-113℃,甚至能耐受121℃的高温灭菌处理。Stetter教授还发现了性质功能非常特殊的纳古菌门(Nanoarchaeota)和初古菌门(Korarchaeota)。分离自冰岛海岸热液口的纳古菌Nanoarchaeum equitans是发现的第一株共生古菌,而且,是目前已知细胞大小最小且基因组最小的菌株。其基因组中保留了大量遗传物质复制转录相关基因,而抛弃了许多生物合成及代谢功能相关基因,故而需要与其他微生物共生。初古菌门(Korarchaeota),位于古菌进化树的根部,其基因特征兼具了泉古菌(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Euryarchaeota)的特征,是一类特殊的“嵌合”古菌。

互动环节,Karl O. Stetter教授耐心细致不乏幽默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报告结束后,国重室常务副主任张雪洪教授向Karl O. Stetter教授赠送了纪念奖牌。